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38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7篇
  1965年   12篇
  1963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通过PCR技术从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中扩增CglⅠ基因,克隆到载体pMD18-T Simple后测序.将CglⅠ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JL23,构建重组质粒pJL23-GglⅠ,转化大肠杆菌HB101菌株,通过PCR反应筛选鉴定阳性克隆.通过噬菌体感染实验,初步分析了Cgl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基因型C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方法:分别构建能在HepG2细胞表达HCV-1b、HCV-2a和HCV-4d等3种基因型C蛋白的重组体,将Affymetrix公司人基因芯片HG-U133A和HG-U133B用于本研究。结果:3种C蛋白均可引起不同基因上调和下调改变。3种C蛋白表达如两两相比,有若干相同基因表达改变;如三者相比,有PPM1A、TNNI2、ZNF236、FSCN1基因表达出现相同改变。结论:HCV不同基因型C蛋白所引起的基因表达谱各有特征,主要涉及分子转运、信号转导、致病或癌基因等,这对从基因表达层面认识HCVC蛋白的功能及HCV致病机制均有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43.
目的:以黄色短杆菌XV0505为生产菌株,探讨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控制条件对L-缬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发酵的工艺条件;利用纸层析-色斑洗脱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缬氨酸的含量。结果: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通过10L罐流加发酵72h,产酸量可达53.4g/L,糖酸转化率为26.7%,分别比补料分批发酵提高11.9%和3.5%。结论:环境因子和发酵控制工艺对发酵生产L-缬氨酸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刘昌明 《人与生物圈》2006,(3):F0005-F000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增长速度超过供水增长速度,“三生(生活、生产与生态)”用水共享的矛盾严重。城市生活、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大量占用生态用水,引起原有生态系统的退化。衡水湖地处的河北省是我国最缺水的省区之一,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非常高,到处可见“有河则干,有水则污”的景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河北平原大小河流出现了断流。由于地表水缺乏,而大量开采地下水,开采利用率可达150%,形成严重超采。20年来河北平原已累计超采地下水300多亿立方米,致使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位以每年1.5-2米的速度下降,东部平原以每年0.5-1.5米的速度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干化、地面下沉、河湖干枯、海水入侵等等。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困扰河北,影响京、津生态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5.
环境微生物培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遍布于地球上各种生境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迄今为止,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微生物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微生物物种的绝大多数还都难以在现有培养技术和条件下进行繁殖和生长.人们把那些尚未在实验室获得培养生长的微生物称之为未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本文概述了一些制约微生物培养生长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颖独特的环境微生物培养技术和方法,包括稀释培养法、高通量培养技术、模拟自然环境的扩散盒技术、土壤基质膜装置、细胞微囊包埋技术等.此外,本文还总结了通过改善微生物培养条件、设计开发新型的微生物培养基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新颖培养技术和培养方法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的可培养性,发现和鉴定了许多新的微生物物种,极大地丰富了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微生物资源,并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微生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6.
獐牙菜属是龙胆科中的一个大属,广泛分布于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本文报道獐牙菜属下的两个新组(sect.Montana和sect.Echinulata)和七个新系(ser.Repentes,ser.Kilimandscharicae,ser.Coombosae,ser.Japonicae,ser.Swertopsis,ser.Pumilae和ser.Abyssinicae).同时对獐牙菜属中的一些类群进行了分类修订,本分类纲要将被獐牙菜属世界专著采用.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索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Na+通道发育的关键期,本研究采用膜片钳技术,分别对急性分离的出生后0周、1周、2周、3周、4周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记录。结果显示,随着大鼠出生后周龄的增大,Na+通道的最大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出生后1~4周相对于出生后0周的最大电流密度的增幅分别为(42.76±4.91)%、(146.80±7.63)%、(208.79±5.28)%、(253.72±5.74)%(n=10,P<0.05),出生后1周与2周之间的增幅最为显著;Na+通道的稳态激活曲线向左移动,出生后0~2周的半数激活电压逐渐减小,分别为39.06±0.65、43.41±0.52、48.29±0.45(mV,n=10,P<0.05),出生后2~4周的半数激活电压变化不大,出生后0~4周的斜率因子没有显著变化;Na+通道的稳态失活曲线及半数失活电压没有显著变化,但出生后1~2周斜率因子减小,分别为5.77±0.56、4.42±0.43(n=10,P<0.05),出生后0~1周、2~4周之间的斜率因子没有明显变化;Na+通道失活后恢复曲线左移,出生后1~3周的恢复时间常数逐渐减小,分别为8.30±0.24、7.15±0.21、6.18±0.25(ms,n=10,P<0.05),而出生后0~1周、3~4周之间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出生后的发育,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生变化,超射值与最大上升速率增大,阈值降低,与Na+电流的变化一致。结果提示,出生后1~2周可能是电压门控性Na+通道发育的关键期,此期间Na+通道分布显著增加,激活曲线左移,失活速度变快,失活后恢复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8.
中国大陆归化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国大陆归化植物新记录刺毛峨参(Anthriscus caucalis M.Bieb.)和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并进行了形态描述,提供了凭证标本和活植物照片。  相似文献   
49.
为建立多顺反子质粒载体转染技术获得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 stem cells,ASCs)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cy stem cells,iPSCs),应用2A元件连接Oct4/Sox2/KLF4/c-Myc四因子基因,构建为单一开放阅读框的多顺反子质粒载体.使用该质粒对ASCs进行转染及重编程为iPSC.采用形态学观察、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鉴定、体外拟胚体诱导分化和体内畸胎瘤形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ASCs成功重编程为iPSCs,具有与人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形态学及多向分化潜能;通过拟胚体和畸胎瘤实验证实iPSCs能在体内外分化成三胚层细胞;DNA印迹实验显示质粒载体序列未整合至iPSCs基因组中.因此,通过多顺反子质粒载体重编程技术成功建立的人iP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减免发生插入突变和免疫排斥问题,为iPSCs在遗传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0.
在广西武鸣地区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平地为参照,于2012年7月从能源植物种类筛选(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木薯)、种植模式(套作与单作)和地形选择(坡地与平地)等方面,对主要能源植物甘蔗和木薯种植地进行了土壤动物和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甘蔗种植地,土壤动物的数量、多样性、生物学质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特别是生物学质量下降幅度达53%(P=0.032);在木薯平地上套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对土壤动物的数量、群落组成及生物学质量无明显影响,但生物多样性显著上升;地形选择对土壤动物的效果明显,坡地的土壤动物数量、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学质量均出现普遍下降.这些结果表明,木薯比甘蔗更适合长期种植,且通过优化种植模式,选择适当地形还可以缓冲木薯种植过程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可初步断定在广西可以优先选择木薯作为一种长期发展的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